中国公共招聘网_市场资讯 36524便利店电话_bt365手机备用网址_365卫士杀毒清理大师

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中国公共招聘网

        面试技巧

        求职面试遭淘汰 总结应聘者三大失败主因

        文章来源:大河网 时间:2021-06-09

        不论是跳槽,还是初入职场,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,都不太容易。

        为何有人在应聘时连简历都无法通过?为何有人杀出重围却倒在面试的最后一道关卡?

        在郑州举行的系列招聘会上,多位人力资源经理现场总结了应聘者初试遭淘汰的三大主因:不够诚实、不够平等、自身没有定位。

        回答问题不够诚实,不懂装懂

        故事:

        即将从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小吴,学的是生物学,他应聘的是郑州二七万达广场的行政助理职位。

        之所以选择这个与专业不太相关的岗位,小吴说,自己实习时就一直在做行政工作,感觉在这方面有优势。

        初试时,对方问小吴对万达广场了解多少,小吴在支吾一会儿后,向对方谈了自己的认识。

        人力资源经理点评:

        对于不了解的东西,硬要表明自己了解,是很多应聘者的通病。很多人在准备找工作时,也会想到规避这一点,但现实中却会习惯性地“不懂装懂”。这种支支吾吾、不够诚实的人,很难给招聘方留下“可靠”的印象。

        招聘方建议:

        面对这类问题,如果确实有准备就精练回答,没准备好就实话实说,一般不会减分。

        不自信,难以用平等的心态与人交流

        故事:

        小黄是周口一家高等院校的毕业生,参加了3个招聘,都是会计职位。每次和招聘方交谈,小黄都显得有些胆怯,由于说话声音小,对方多次让她重述。与她相反的是,同行而来的同学小秦每次面对招聘者都是侃侃而谈,并且在回答每个问题时都会加上自己的评论。

        人力资源经理点评:

        胆怯、忸怩、说话声音太小,都是不自信的表现,没有一家企业会喜欢自己的员工在外人面前总是唯唯诺诺。同时,对于一个刚毕业的人来讲,与人交流时用咄咄逼人的言语和过于职业的词汇,会被认为是心虚、过分夸大自己。

        招聘方建议:

        招聘会是双向选择,应聘者不要觉得自己是有求于人,更不要觉得自己是对方不可错过的人才,保持平等的心态,平等地和人交流,才会让人觉得“靠谱”。

        啥工作都行,对自己完全没定位

        故事:

        招聘会现场,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小周和4名同学结伴前来,他们手中都拿着一沓个人简历,穿梭在各个招聘台之间。

        小周说,他们在较知名的几家企业都投了简历,选择的岗位遍及营销、行政、采购等。问及打算做哪类工作时,小周的回答是“哪个录用了就做哪个”。

        人力资源经理点评:

        这样的做法,说明应聘者只是想找一个养活自己的活计,而非真正图谋发展的工作。年轻人对自身定位不清属于正常,但不能完全没有定位。起码要知道自己是想到哪类单位的哪种岗位,想要在未来几年对自己哪方面进行提升,“哪个都行”意味着“你哪个都不行”。

        招聘方建议:

        找工作时多试几家单位,是合情合理的,但找工作时依然要有重点,特别是一些学营销、法律、文秘、管理等专业者,应该重点突破,明确告诉招聘方你想做什么工作,想往哪方面发展,是对自己负责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分享到: